田晓光:档案佐证陕南紫阳茶的贡茶身份

ziyangcha 2016年1月8日09:16:51
评论
309

田晓光:档案佐证陕南紫阳茶的贡茶身份

在陕西省秦岭以南的安康、汉中乃至商洛广大地区茶叶生产已成为当前该地区林特产品中规模最大的产业。据资料显示以“紫阳银针”、 “紫阳毛尖”为代表的紫阳茶系列在紫阳、平利、岚皋等县已发展到30多万亩;而以“午子仙毫”、“宁强雀舌”、“商南仙茗” 为品牌的陕南绿茶已在西乡、南郑、宁强、勉县、商南等县种植近70万亩。

前几年笔者曾到紫阳县参加过县上举办的一年一度的“紫阳茶文化节”。“春到茶山一片新”。满山遍野碧绿青翠的茶园,采茶姑娘的红装、茶歌、茶艺表演确实都让人心旷神怡。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给紫阳茶的科学评价: “紫阳茶富硒抗癌,色香味俱佳,系茶中珍品。” 大作家贾平凹先生对紫阳茶的吟诵: “无忧何必去饮酒,清静常品紫阳茶。”这些都能使人清晰地感到宣传工作的力度,也能明白经营者的苦心。但就我国民众对于茶叶的消费文化心理而言,这些还都显得不够有力。以浙江的西湖龙井、湖南的君山碧螺春、云南的普洱茶、安徽的六安瓜片茶为例,无一不是在茶叶的历史文化底蕴上做足了文章而名扬海内外,行销天下的。为此,笔者今天特地撰此小文就陕西省档案馆新近发现的珍贵历史档案——清朝光绪年间紫阳县正堂档案中有关“紫阳贡茶”征购的历史记载,在这里做一介绍,为紫阳茶确系历史上的贡茶的事实再次举证,为陕南茶再次正名。

陕西省档案馆目前馆藏的这份关于紫阳茶确属贡茶的历史档案,是一份清朝光绪三年(1877年)正月二十六日,陕西省紫阳县知县唐清辅差遣县衙两位衙役办理贡茶事宜的“信票” (指令文书) (见图片)原件。该信票的主要内容是: “为贡茶事,案奉各宪檄饬查照上届贡茶数目,严催采办,务于二月内申解。等因奉此,合行催办,为此仰役前往,协同该处乡地,照依后开各数目传喻各茶户,遵照上例,作速采办细嫩上好茶叶,务于二月内照数送, 当堂领价,以凭申解。该役等不得籍端索延,致于重处不贷,毋违,速速须票。计开权河春分茶十斤,白茶(带茸毛的芽茶)十四斤;盘厢河春分茶十四斤,白茶二十斤;毛坝关春分茶二十斤,白茶二十五斤;麻柳坝春分茶二十斤,白茶二十五斤。” 以上催办“紫阳贡茶” “信票”提供的历史事实至少有四点是十分清楚的:当年紫阳县知县严令催办“贡茶”在紫阳已不是第一次了,而是根据“上届贡茶数目”援例执行的;所选“贡茶”在当年的紫阳县境内已早有明确的地域界定,如权河、盘厢河、毛坝关、麻柳坝等地的各茶叶种植户;对“贡茶” 的质量数量有特别要求, “细嫩上好”、“春分” 时节采摘的茶叶。其中春分茶共计六十四斤,白茶共计八十四斤,两项合计共一百四十八斤;收购上贡的方式: “照数送案”、“当堂领价”,由县衙给茶户支付茶价。“以凭申解”,按照规定的数量、质量、时间如期完成朝廷下达的上解“贡茶” 的钦命。

据紫阳县县志记载, 当年清朝安康府知府叶世倬就有诗云:

“桃花未尽开菜花,夹岸黄金照落霞, 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紫阳一带大巴山区植茶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唐代紫阳茶区已成为全国七大茶区之一的“山南茶区” 的一部。宋元明清都承袭唐代的制度,始终将紫阳茶列为贡品。由此看来,陕西省档案馆新近发现的这份可靠的历史档案—— 紫阳县知县唐清辅于1877年下达的收购“贡茶”的“信票”,一方面再一次证明了历代历史记载真实可信;另一方面,也是更为珍贵的一点,据笔者研究,这份“信票”是目前自唐代以来记录“紫阳贡茶”事务的唯一存世的政府档案(原始凭证)。清代以前紫阳县县政档案因各种原因目前已不复存在了。由此笔者想到,陕西省有关部门和陕南茶叶产业经营管理者,当前,似应依据陕西省内保存完好的清代紫阳县正堂档案(分别存于省档案馆和紫阳县档案馆)和相关历史典籍,编辑出版陕南茶叶产业史,制作反映陕南茶叶产业起源发展历史的影视作品,通过宣传以“紫阳贡茶”为代表的陕南茶产业的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开拓陕南茶叶的市场。

weinxin
正宗紫阳富硒茶微信
想要详细了解或掌握紫阳富硒茶的知识,可加微信号:13992572360
ziyangcha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6年1月8日09:16:5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iyangcha.cn/lishi/260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