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茶在唐宋时期属于山南茶时期

ziyangcha 2018年3月15日08:48:47
评论
253

陕南茶在唐宋时期属于山南茶时期

早在公元前59年,四川成都人王褒写的《僮约》中已有“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和井研县)买茶”和“烹茶尽具”的记载。说明与陕南接壤的四川当时已经形成茶叶贸易初级市场。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大批流民涌入大巴山区,从公元5世纪末隋朝建立起,到公元11世纪金大举南犯的600余年间,今陕西汉水流域是比较安定的,从而促进了大巴山区的开发,使唐代的金州(今安康)、梁州(今汉中)成为当时有名的富庶之区,茶叶生产得到了大发展。唐代陆羽《茶经》在记载茶叶产地时详细做了记述:“金州生西城、安康二县山谷”,即今安康、紫阳、石泉、岚皋沿汉江两岸山谷。“梁州生金牛、襄城(襄城疑为褒城之误——笔者)”即今宁强、南郑、汉中、留坝、勉县一带。金州、梁州同属于唐代全国8大茶区之一的山南茶区范围。唐代苏恭等撰(7世纪50年代)《唐本草》载:“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chuǎn,茶的老叶,即粗茶。),蜀人名之苦木荼,生山南汉中山谷。”安康地区各县已挖掘发现了隋唐及宋代茶具,如安康县出土的隋代瓷水注;平利县西河乡出土的唐代青瓷茶水注;旬阳县1981年在棕溪出土的黑釉滴茶盏,是宋代斗茶用具。这些出土文物是古金州茶事活跃的佐证。当时全国有13个省、42个州郡产茶,陕南茶叶已有较大名声。“金州汉阴郡土贡麸金、茶牙、椒、乾漆”,“兴元府汉中郡土贡谷、红枣……柑、枇杷、茶”。金州、梁州茶叶均已作为贡品(《新唐书、地理志》)。据民间传说,历代贡茶生产遍及陕南大巴山各地,如紫阳宦姑滩(今焕古乡)、桂花庄(今和平乡)的“紫邑宦镇毛尖”,镇巴县的雌鸡岭茶,南郑县的干龙洞茶,岚皋的龙安寨茶,平利的三里垭茶等。

唐代“山南茶”已进入长安市场,西安“清盛魁”茶行保存有唐代在长安经营茶叶的账册,记有秦琼、尉迟敬德买“山南茶”的账务。历史上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甘、宁、青一带紫阳茶销区的商界人士也称为“丝茶之路”。可能有相当数量的茶叶,随丝绸等土特产品输出国外。1987年5月,我国考古科学工作者打开了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发现与佛教稀世圣宝“佛骨”存放一起的大量唐代文物中,有一套鎏金茶具,茶碾子、玻璃茶碗、茶托,其琉璃器具可与西亚(波斯,今伊朗)传入我国的玻璃器皿相媲美,足以证明唐代中西茶叶文化、饮茶习俗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唐代全国茶叶产量80万担~100万担,而当时人口仅五千万左右,从消费量估计,有不少茶叶是通过丝绸之路销往国外的。

宋代,中国西部地区饮茶更为普遍“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王安石《临川集》卷七十《议茶法》)。产茶遍及秦岭以南各地,而尤以包括陕南的成都府路和利州路十一州为多,“岁产茶2102万斤。”(周靖民《宋代的茶叶产区》),占全国茶叶的30%。陕南设有西县(今勉县)、城固二茶场。洋州(今洋县、西乡等地)金州“人户以种茶为生”(苏辙《栾城集》)。熙宁七年(1074年),北宋在川陕地榷茶,实行茶马法,在川陕产茶州县设置蜀地买茶场41处,京西路金州买茶场6处,陕西买茶场332处(《宋史》卷一八四)。榷茶的目的在于低价收买民茶,高价出售,以茶易马,既增加国家财政收人,又解决了所需的战马,是维护宋王朝政治、军事、经济利益的重大决策,但严重损害了茶农利益。元符三年(1100年)五月十一日,利州路兴元府南郑县丞李新冒死写下了《上皇帝万言书》(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三卷)。书中写道,茶农“摘山以为茶,民之朝暮不可缺也”,“民赖以衣食,得之则生,弗(不)得则死”。宋时,种茶户专置户籍,称“园户”,《万言书》真实地记载了陕南“园户”因私贩茶叶而触犯刑律的案件10倍(于)其他刑事案件,“园户”一旦下狱,“五木巨械,钳首贯足考(拷)一逮十,考十连百,囹圄无虚”,而每当“茶使”经过,“园户”则聚众族诽,思脔其肉唾其脐,呼天诅沮,操矛而逐之。《万言书》认为,榷茶政策是“虐民之火者一事”,为“水火之政”,应立即废止。可见,至宋代,茶叶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茶业则已成为陕南人民谋生的重要产业。

weinxin
正宗紫阳富硒茶微信
想要详细了解或掌握紫阳富硒茶的知识,可加微信号:13992572360
ziyangcha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8年3月15日08:48:4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iyangcha.cn/lishi/461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