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档案馆发现清代紫阳贡茶档案

ziyangcha 2014年5月25日10:38:56
评论
220

紫阳县茶文化研究会

最近,陕西省档案馆在整理、抢救馆藏清代紫阳县正堂档案时,发现了“紫阳茶”作为朝廷“贡茶”的档案记载。

一、清代“紫阳贡茶”档案记载情况

陕西省档案馆发现清代紫阳贡茶档案

我馆珍藏的“紫阳贡茶”档案,其内容大致如下:

清朝光绪三年(1877)正月二十六日,陕西省紫阳县知县唐清辅差遣县衙两位衙役办理茶事宜的“信票”(通知):“为贡茶事,案奉各宪檄饬查照上届贡茶数目,严催采办,务于二月内申解。等因奉此,合行催办,为此仰役前往,协同该处乡地,照依后开各数目,传谕各茶户,遵照上例,作速采办细嫩上好茶叶,务于二月内照数送案,当堂领价,以凭申解。该役等不得藉端索延,致干重处不贷,毋违,速速。须票计开:权河春分茶十斤、白茶十四斤;盘厢河春分茶十四斤、白茶二十斤;毛坝关春分茶二十斤、白茶二十五斤;麻柳坝春分茶二十斤、白茶二十五斤。”

从以上“紫阳贡茶”档案,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紫阳县正堂此次安排严催采办“贡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是按照“上届贡茶数目”安排的。连同此次催办贡茶,至少是两次采办“紫阳贡茶”了。

2、所选“贡茶”,在紫阳县境内有明确的地区划分,如:权河、盘厢河、毛坝关、麻柳坝等乡地的各茶户。

3、对茶叶的质量有特别要求,是“细嫩上好”的“春分”时节采摘的茶叶。

4、对“贡茶”的数量亦有严格的规定,春分茶共要:六十四斤;白茶共要:八十四斤。两项合计:一百四十八斤。

5、时间要求:二月内办理完毕,不得延误。

6、收购形式:“照数送案”、“当堂领价”、“以凭申解”,按照规定的数量、质量、时间等,在县衙堂上当面验收兑付。这样就算完成了朝廷下达的“贡茶”任务了。

7、对所派遣县衙衙役有严格要求,“不得藉端索延”,如有耽误,“重处不贷”。以保证此次“贡茶”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紫阳茶”的来历

紫阳县境内由于北有秦岭和凤凰山两道屏障隔西北寒流,南有任河天然水气通道输送西南暖湿气流,形成降雨充沛,气温适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气候,为茶树的生产发育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

紫阳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自唐代始,即有“贡茶”生产,今“紫阳毛尖”的前身当为唐代金州土贡“茶牙”的传统产品(新编《紫阳县志·茶业志》247页)。《新唐书》载:“金州……土贡麸金、茶牙……”,将茶叶列为仅次于金的第二位贡品。唐代的“茶马互市”和宋代、明代的“茶马法”,为紫阳茶开辟了广阔的西北市场。明末,由于战乱和灾荒,紫阳人口锐减,茶叶生产随之衰落。清代康熙年闻所修《紫阳县新志·物产》记载:“兵荒之后,比屋逃亡,林木遮蔽,鹿豕剥食,紫阳之茶日见其濯濯矣。”清代乾隆以后,湖、广、川、湘一带破产农民大量涌入紫阳。他们占据山林,垦荒种粮,同时恢复了茶叶生产。据民国时期所修《西乡县志》称:“至清代,陕南唯紫阳茶有名。”后因左宗棠西征,湖南茶大量涌入西北,紫阳茶受到排挤,渐见萎缩。民国时期所修《紫阳县志·地理志》在记述清末民初本县茶叶生产状况时写道:“茶麻以西南区及蒿坪河一隅为最多,茶之原质、色香味较他处所产俱胜。谷雨前毛尖尤称上品,唯制法不精,行销地向复加以限制。”,“光绪间价尤低廉,多有毁去茶树者。近年(按:1925年前)茶价稍昂,植者渐广。”

“紫阳茶”,是一个茶区的概念,广义包括:陕南、川北、鄂西一带。狭义包括:陕西的紫阳、岚皋、西乡、镇巴、安康、石泉、汉阴、平利等县。唐代,“紫阳茶区”属山南东道和山南西道(道是当时的行政区划)管辖。长安的人们俗称秦岭为南山,秦岭以南所产之茶叫“山南茶”。后来,因“紫阳茶区”适在汉水流域中间地带。亦称“汉茶”。明代正德七年(1512)设立紫阳县,才正式出现“紫阳茶区”的概念。按民国以来的传统习惯,中国茶叶公司1952年将紫阳及其邻县所产之茶均列为“紫阳茶”。“产区范围包括陕西的紫阳、镇巴、东乡(属四川省辖,即今直汉县)、西乡、安康、岚皋、四川的万源、城口。”(中国茶叶公司《关于茶叶产区划分原则及区域范围说明意见》)。

三、清代“紫阳贡茶”档案发现的意义

1、民国时期所修《紫阳县志》和1989年10月版的《紫阳县志》,都没有记述在清代光绪年间“紫阳茶”曾作为“贡茶”的史实。这充分说明当时县志编写人员未能看到此份珍贵的“紫阳贡茶”档案。省馆“紫阳贡茶”档案的发现,证实“紫阳茶”在清代曾作为“贡茶”的历史,为进一步研究“紫阳茶”的发展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真实可靠的史料。

2、“紫阳贡茶”档案的发现,对提高“紫阳茶”的品牌效应、知名度有重大的意义。档案资料告诉我们:“紫阳茶”不仅在唐代曾作为“贡茶”,唐代以后的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紫阳茶”的生产、交易等,到了清代又一次作为朝廷的贡茶。“紫阳贡茶”档案的发现,有极大的商业意义,定会带来一定的经挤效益。

3、“紫阳贡茶”档案的发现,再一次证明了档案的历史凭证作用。如果没有档案的历史凭证作用,就写不全、写不准、写不好历史,甚至会遗漏历史上某一重大事件,充分显示了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

(作者单位:陕西省档案局)

(发表于《陕西史志》杂志2003年第三期)

weinxin
正宗紫阳富硒茶微信
想要详细了解或掌握紫阳富硒茶的知识,可加微信号:13992572360
ziyangcha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4年5月25日10:38:5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iyangcha.cn/lishi/93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