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三年紫阳县办理贡茶事宜“信票”及其解读

ziyangcha 2014年5月26日11:48:06
评论
179

清光绪三年紫阳县办理贡茶事宜“信票”及其解读

清代,唐宋茶文化精彩纷呈的局面不复存在,但茶产业进入鼎盛时期,全国形成了以产茶著称的区域和区域化市场,商业资本逐步转化为产业资本。清代贡茶品种多,贡额更多。圣祖颁布征收贡茶悬赏诏书:“进献贡茶者,庶民可升官,犯人可减刑”等。由于高宗喜亲自搜掠贡品,各种贡茶源源入京。杭州龙井、武夷大红袍、安溪铁观音也在此时入贡,深受恩宠。

到了清代,贡茶产地已不局限于以某一地区为重心,凡佳皆进。有些地方名茶,因一次进贡而享尽殊荣,如清圣祖康熙皇帝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南巡江苏太湖时,巡抚宋荦购到朱正元独制的品质最好的“吓杀人香”茶进贡,康熙饮后,认为茶极好,但名字欠雅,因而赐名为“碧螺春”。自此,“碧螺春”名震四方,年年进贡。乾隆十八年(1753),乾隆在杭州微服私访,在龙井狮峰品尝了胡公庙前茶树上所采制的龙井茶,感到香、味特佳,遂将庙前18棵茶树封为御茶。从此,龙井茶声誉鹊起,每年贡数剧增,对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

清代贡茶与唐宋贡茶相比,具有征贡区域宽、新产品多、随机性强的特点。

进入清代,“陕南唯紫阳茶有名”(《陕西通志•茶马志》雍正版),紫阳茶已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最近,陕西省档案馆在整理、抢救馆藏清代紫阳县正堂档案时,发现了“紫阳茶”作为朝廷“贡茶”的档案记载。这是一份清朝光绪三年(1877)正月二十八日,陕西省紫阳知县唐青甫差遣衙役办理贡茶事宜的“信票”,“信票”又称作“宪票”,是清代官府常用的票文,用于向下级发布命令和指示,与牌文相似。(刘尽等编著《中国文书史稿》)兹按原来版式排列,照录于此:

 

信 票

用分府補授紫陽縣追赏□五級紀錄十次唐 為

貢茶事案奉

各憲檄飭查照上屆貢茶數目嚴催採辦務于二月內申解等因奉此

合行催辦為此仰役前往協同該處鄉地照依後開各數目傳諭各茶戶

遵照上例作速採辦細嫩茶葉務於二月內照數送案當堂領價

以憑申解該役等不得籍端索延致幹重處不貸毋違速速須案

計開

權河春分茶十觔 白茶十四觔

盤廂河春分茶十四觔 白茶二十觔

毛壩關春分茶二十觔 白茶二十五觔

麻柳壩春分茶二十觔 白茶二十五觔

沙喜

右差 准此

鄧發

光緒三年正月廿八日 承 (縣衙印)

 

縣 距城不計裏限 日銷

 

由于年代久远,字迹漫漶,个别字难以确认。

这张信票系清代衙门专用公函,用上等的构皮纸印制,有浅蓝色边框,有紫阳县衙大印。系手写石印,许多字并非繁体,而是随俗从简。文件中的“觔”即简化字“斤”,清代一斤为596克,约为今之1斤2两。进贡的有“春分茶”和“白茶”。文件有主管官员的朱批,朱批有经办差人名字“沙喜、邓发”,朱批采办贡茶文件下发的具体时间“廿八” 日,即农历正月二十八日(1877年3月12日),朱批销差时间在“限□□日销”中批一“速”字,文件中的关键字或圈或点以示强调,由朱批可以看出县衙对催办贡茶的重视程度。正月二十八日(1877年3月12日)文件下发到本年二月底送到京城北京,二月最后一天三十日是公元1977年4月13日,期间由催办、采制、包装,然后快马加鞭送到数千里外的北京交差,仅仅一个月时间,清明节一般在4月5、6号,必须赶在清明节前采茶才能赶趟,这就难怪县大人在公文上连批两个“速”字。既然圣祖有贡茶悬赏诏书,“进献贡茶者,庶民可升官,犯人可减刑”,误了事就“重处不贷”,谁还敢视同儿戏!弄个县官当当也真不容易,为百余斤贡茶掉了乌纱帽乃至锒铛入狱,那是划不来的!

为了阅读方便,特用简体字标点录入,以飨读者——

 

信 票

特用分府补授紫阳县追赏□五级纪录十次唐 为

贡茶事案奉

各宪檄饬查,照上届贡茶数目,严催采办,务于二月内申解。等因奉此,合行催办。为此,仰役前往,协同该处乡地,照依后开各数目,传谕各茶户,遵照上例,作速采办细嫩茶叶,务于二月内照数送案,当堂领价,以凭申解。该役等不得籍端索延,致干重处不贷!

毋违!速速。须案。

计开:

权河春分茶十斤, 白茶十四斤

盘厢河春分茶十四斤, 白茶二十斤

毛坝关春分茶二十斤, 白茶二十五斤

麻柳坝春分茶二十斤, 白茶二十五斤

 

右差沙喜、邓发

准此

光绪三年正月廿八日 房、户承 (县衙印)

县。距城不计里。限 日销

 

这张130余年前的信票告诉我们:紫阳在清光绪年间承担有贡茶任务。贡茶是连续性的,光绪三年的信票并不表明清代紫阳贡茶始于光绪三年。贡茶向茶农征收,地方政府是要付酬的,茶农是以商品的形式提供给地方政府。

据“信票”记载,紫阳晚清时期贡茶涉及紫阳权河、盘厢河、麻柳坝、毛坝关几个小地方,都在紫阳任何流域。这里是古老的茶区,传说唐代金州贡茶基地也在这里,就是到了建国后,任何流域也是紫阳名茶的主要产地。贡茶品类有春分茶和白茶,进贡的数量不多,一地不过四、五十斤,全县总量也没有超过150斤。不过,既是春分时节的细嫩茶叶,制作一斤干茶也至少需要4万个左右的芽头,一亩地也不过产出几两,一个地方要在几天内拿出四、五十斤细嫩毛尖茶还是颇费周章的。

可以断定,这是至今发现的清代紫阳县第一份贡茶的信票,但不会是唯一的一份信票。此信票的发现也不表明清代紫阳贡茶的历史始于光绪年间。清朝咸丰元年(1851)任紫阳县知县的江开,安徽庐江人,顺天年间举人。所写《紫阳竹枝词十二首(之八)》诗云:“雨前一样是新茶,坡有阴阳性各差。齐焙白毫先入贡,香风吹出野人家。”(《紫阳县志•艺文》)据江开诗中所言,早在咸丰年间紫阳茶就已列为清朝贡茶,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数十年,在此之前和在此之后是否列为贡茶尚待考证。(《陕西通志•茶马志》雍正版刘尽等编著《中国文书史稿》)

紫阳茶纳贡的结论是:西周初陕南巴人贡“荼”,唐肃宗至德二年后金州贡“茶牙”, 清代紫阳县贡“紫阳茶”。这三次贡茶的产地,大体范围在今紫阳县任何流域。若此说成立,紫阳县任何流域将是时间最早、延续历史最悠久的贡茶基地,全国无出其右者。

weinxin
正宗紫阳富硒茶微信
扫微信可随时随地咨询,不会广告打扰,可放心添加。微信号:13992572360
ziyangcha
  • 本文由 发表于 2014年5月26日11:48:06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iyangcha.cn/lishi/937.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